寻千年文脉,探科技未来
——巴中市恩阳区第二小学2025年春研学实践活动
公共讯(王红梅)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关于规范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活动的精神,2025年4月2日至3日,学校三至六年级开展了以“寻千年文脉,探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活动将课堂延伸至自然与社会,让学生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人文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4月2日,当熹微晨光爬上教学楼的飞檐,恩阳二小三至六年级师生整装待发,在操场列成整齐的矩阵。张芙蓉校长将"启程"的指令一发,操场上顿时成为欢乐的海洋。
第一站:
巴中市规划馆——触摸城市未来
学生走进巴中市规划馆,从“城市概况”到“红色记忆”,从“名人荟萃”到“总规沙盘”等展厅,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巴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之情,心中埋下“城市小主人”的责任种子。
参观结束后,在三位六年级领诵员的带领下,学生们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发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壮志豪情。
第二站:
巴中中轴线——穿越时空的文明长廊
全长1.9公里的城市中轴线,串联望王山、巴人广场、南龛山,集历史遗迹、红色精神与现代美学于一体。学生沿着520级台阶攀登南龛山,触摸“巴州纪事”浮雕墙,诵读“巴山诗韵”,聆听巴人精神、川陕苏区精神的故事;在台阶俯瞰城市全景,感受古今交融的震撼。
第三站:
恩阳科普大世界——点燃科技梦想
4月2日下午,同学们走进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充满无限可能的恩阳科普大世界。
在全国首个16K超高清7D球幕飞翔影院里学生乘坐动感座椅“飞越蜀道”,感受米仓古道千年变迁;上天入海,感受我国航天海防事业的发展;探索宇宙,感受大国重器的震撼。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同学们在大巴山影像记忆馆观看老照片、影像资料,了解大巴山前世今生,从马帮商贸路到红色战场,再到百姓日常,感受大巴山多元魅力。
古有张思训问天,今有吴伟仁探月。在“知识就是力量”科普馆同学们在跟随恩恩、阳阳两位小朋友穿越古今,对话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同学们还与AI机器人对话,探索地震救援、航天科技等趣味实验。感受前沿科技互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第四站:
阆中古城——解码千年风水密码
嘉陵江畔,山水相映成趣,阆中古城静卧其中。
4月3日早上8:30,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张飞牛肉二十一世纪工厂”,先后参观了传统的牛肉选料、腌料、煮制、灭菌、包装、仓储的各个流程环节,见证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的完美结合。
上午9:30,同学们在古城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古城纵横交错的小巷,穿过中天楼,来到川北道署,阆中贡院,走过华光楼,探索古代巴国和蜀国的军事重镇人文知识,领略阆中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五站:
朱德故里——追寻红色初心
4月3日下午,同学们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朱德故里。首先同学们参观朱德故居,感受其童年生活及成长历程。屋内按照朱德离家时的原貌陈列着朱德及其家人使用过的物品,堂屋门楣上方的匾额系一代文豪郭沫若亲笔书赠,屋侧的“双柏树”、“琳琅井”是朱德当年劳动、生活、学习的见证物。
随后来到朱德故居纪念馆。在朱德同志塑像前,全体师生整齐列队,气氛庄严肃穆。大家怀着崇敬之情聆听朱德元帅生平故事并敬献花篮,刘兴银副校长整理缎带,全体师生鞠躬致敬。杨健副书记带领二小师生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激励人心。
参观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师生们通过精选图片、珍贵文物、详实史料及影像资料,了解朱德同志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通过对红色故事的理解,学习朱德“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的品格,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
在国防教育园体验:同学们参观军事坦克、战车、飞机等,学习了军事知识及国防发展史。并合影留恋。
千年文脉是根,科技未来是翼,根深方能翼展,翼展更护根长。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赋予了二小学子们行走的智慧,更拓宽了他们的心灵和视野,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行走的课堂”育人模式,让更多孩子在研学中收获成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