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关键环节监督 督促健全监管制度
确保自然资源安全高效永续利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驰
登上福建省惠安县黄塘镇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山顶,可以看到曾经大片裸露的地块已重披绿装、生机盎然。这一直观变化,离不开县纪委监委对一起案件的查处和推动整治。
2024年6月,惠安县纪委监委对县自然资源局原二级主任科员连某某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经查,他利用审批权收受贿赂,对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进度缓慢等问题视而不见。案件办结后,县纪委监委积极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推动职能部门立查立改,完善涉矿项目全过程监管制度。
自然资源领域属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行业统筹性、专业性强,涉及土地、矿产、林业、水资源等多个方面。“自然资源开发的领域特点和专业性使权力易集中于‘关键少数’手中,加之某些地区存在制度漏洞、权力运行监督不到位等情况,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梳理近年来查处的相关案件不难发现,自然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有的领导干部在审批环节违规操作谋利,为特定关系人或利益关联方大开方便之门。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姚某某独揽审批监管权,多次违规干预插手自然资源工程项目招投标,为多名老板私下拍板“发包”项目,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开发、登记办理相关证件等方面提供帮助,收受好处。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自然资源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铁钢利用审批监管权,通过暗中操作招投标等方式,在矿业审批、土地整理等方面帮助商人老板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亲属收受贿赂。
有的领导干部在监管过程中失职失责,与监管对象达成默契,纵容默许其实施违规违法行为,谋取不当利益。比如,饶河县自然资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贾某某收受某采石场老板贿赂,对其非法采矿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在其他部门检查前向企业老板通风报信。江西省崇仁县许坊乡原党委书记王某明知辖区内某矿业有限公司未取得采矿许可证,却收受好处,对其长期非法采矿行为放任不管。
“自然资源领域审批需要关注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开发空间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地核心区或缓冲区,企业申报材料是否齐全、申报流程是否完备等,部分工作环节和事项存在一定自由裁量空间,少数领导干部便利用这种‘空间’谋私受贿。”平乐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纪检监察机关从严查处自然资源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加强对关键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推动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健全相关监管制度,确保自然资源安全高效永续利用。
针对案发单位存在的“一把手”权力集中、监督制约机制存在漏洞等问题,平乐县纪委监委督促县自然资源局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内部监督、干部家风建设、权力运行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把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10项制度机制,系统梳理权责清单16条、负面清单27条。湘潭县纪委监委全面起底自然资源领域问题线索,及时进行查处,做好类案分析,推动规范项目审批流程,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并对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实行全流程监督。
为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浙江省东阳市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自查自纠隐患点,对土地执法办案流程、具体裁量基准、通用文书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并选取典型案例作为参考指引。
惠安县纪委监委深入剖析同类案件背后存在的“关键少数”缺乏有效监督、矿山修复项目日常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深化运用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专题会商制度,督促职能部门制定出台涉矿规范性政策文件6项,推动建立废弃矿山治理责任制、打击非法盗采长效机制,督促研发惠安县工程砂石全过程监管系统,利用大数据实现对涉矿项目全过程监管。
根据案件查处过程中发现的非法采矿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崇仁县纪委监委推动整合乡镇自然资源所、综合执法队及村级网格员力量,划定责任片区,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从拓宽巡查覆盖面、提高巡查频次入手,进一步提高发现违法开采问题的能力。同时,打破信息壁垒,完善线索双向移交制度,要求乡镇发现违法线索后于24小时内上报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同步抄送县纪委监委备案,确保及时查处问题、整改漏洞。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